国际创新研究院简介
一、功能定位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研究院”),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计算颗粒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及国际影响力,以“增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优秀科研成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结合江西省特色产业,以研究院为平台汇聚创新力量,实现机械、材料、化学、资源、能源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生物和增材制造产业、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的资源、平台、人才、政策等创新生态要素的汇聚者,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提供者,力争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创新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和人才的高地,进而发展成为国家级研发创新示范基地,世界级新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国际上重要的多学科产业研发引领者。
二、发展目标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生物增材制造、铁电和光电材料、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配置技术创新链,建设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开展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通过开展目标导向的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工程化创新,持续为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2)坚持“产、学、研、用、企”合作新模式,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强调科技创新与技术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技术集成与配套,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与大规模产业化,努力架设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
(3)在服务区域发展建设的同时服务于各类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人才、设备、项目、市场本地化,凝聚稳定的企业合作群体,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良性运作,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研究团队及研究方向
国际创新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中心,分别为: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一) 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
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共有研究人员9人,包括“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优青、全国优博1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
中心聚焦人体组织与器官的再生和修复这一重大社会需求,提出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结构与功能适配的再生型人工组织/器官,开展装备-材料-工艺-结构-性能全流程技术体系研究,包括研制增材制造专用粉体的球化整形系统和激光增材制造智能装备,揭示多级微孔结构的跨尺度制造、高精度制造、形性一体化制造原理,建立人工组织/器官的结构与性能对组织再生修复的协同调控理论,支撑引领我国再生型人工组织/器官的高端制造及应用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深圳博立等21家企业和医院推广应用,其中关于再生牙槽骨的部分科研成果创立了勃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签订一期投资1亿元的产业化合作协议;得到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和江西省委书记等高度肯定。
(二) 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
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6人,包括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杰出青年计划获得者1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26人。
中心主要从事分子铁电材料和光电材料的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1、分子铁电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从分子设计入手,将特殊的官能团和结构赋予分子铁电材料,针对不同应用,对功能特性和铁电特性独立调控优化,构筑具有优异铁电性能的分子体系。重点研究具有铁电、高效率光转换/探测、优异介电性能及多铁性等功能型分子材料,探索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2、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
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具有原子序数大,缺陷容忍度高,载流子寿命长,易于加工等优点。本课题组致力于开发基于金属卤素钙钛矿的高性能X射线探测器。通过分子设计,制备高性能的光电功能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构筑高性能器件。
(三)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
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目前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江西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西省创业领军人才2人,教授2人,副教授及特聘副教授6人,超80%的团队成员为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引进人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36人,在站博士后3人。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以国际领先的计算仿真科学和工业智能技术优化传统矿冶过程、推动工业智能化,实现传统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增效和智能化。
2、利用新兴的颗粒科学技术,支撑新能源和新材料核心技术,打造特色鲜明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四)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6人,包括江西省高层次人才3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33人。中心由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课题组、聚合物气凝胶课题组等两个科研创新团队构成,详情如下:
1、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课题组
面向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针对南昌市相关企业技术发展需求(如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团队致力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化项目。聚焦南昌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中的半导体与新型电子元器件(如敏感元器件、无线传感、MEMS传感、光电传感和生物传感,及芯片微处理器和密集型电路板等)、LED (如Micro-LED、OLED等)、物联网(如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等)等制造技术开发及工艺创新改造,通过与南昌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在联合破题解题中,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形成相关核心技术,提升工业增值率。
2、聚合物气凝胶课题组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绿色低碳(民用)等领域,针对新型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面临严酷的表面气动加热等极端环境,开展构建新一代轻质/耐复杂热-力承载/防隔热/透波隐身一体化高性能气凝胶热防护材料,立足需求牵引的低碳建筑、冷链物流、先进热管理等工程实际需求,致力于解决气凝胶微纳结构控制生长与宏观功能特性协同优化的共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五)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5人,包括国家科技领军人才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共3人。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重点打造以国际独创的氢能源制备技术为核心,围绕传统金属冶炼、加工和回收等工艺的技术创新变革,推动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链中工艺革新的换代式发展。
2、通过能源革命,解决传统金属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领传统产业绿色革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金属示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