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我院在综合实验大楼A508学术报告厅举办“海智创新,‘职’通未来”就业育人大讲坛第二期讲座活动,以“研究生的就业认识——形势、途径、政策”为题作深度分享。此次讲座邀请2024级班主任老师主讲,共计70余名同学参与本次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反响良好。

讲座伊始,班主任老师以部分毕业生就业迷茫案例切入,指出当前部分研究生存在“自我认知模糊、职业规划脱离现实、对就业形势缺乏客观判断”的共性问题,引发在场同学的强烈共鸣。随后,他围绕“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途径”“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三大核心板块展开讲解,用数据与实例结合的方式拆解就业现状: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到“就业冷热不均”的结构性矛盾——理工科专业供小于求、文法类专业供大于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才饱和与中西部内陆城市(如南昌、赣州)需求上升的区域差异,再到疫情后企业用工需求复苏、新兴行业(计算机、互联网、新能源等)成为就业主流的趋势变化,清晰呈现了当前研究生就业的“挑战与机遇”。
在就业途径与政策解读环节,班主任老师系统梳理了毕业生的五大核心去向:签约就业、升学、基层就业、创业及其他灵活就业,并重点对比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的差异——校招具备“信息可靠、专业针对性强、可获指导支持”的优势,建议同学们优先把握学校及学院组织的招聘资源。同时,他详细介绍了用人单位从“需求确定—信息发布—宣讲会—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签约培训”的完整招聘流程,指导同学们提前准备自荐材料、熟悉环节要点,提升求职效率。
针对国家就业政策,班主任老师特别强调了基层就业项目的价值,解读了相关扶持政策与发展路径,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实现价值。
讲座尾声,班主任老师结合当前就业环境,为同学们提出“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建议:认清形势、主动作为,避免“等靠要”;准确定位自身能力,降低不合理就业期望;通过社会实践提升社会适应性与情商;优先选择新兴行业、中小企业及非公企业;践行“先就业后择业”理念,在实践中积累成长。他还现场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内陆城市就业机会”“跨专业求职准备”“政策性岗位报考”等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案。
据悉,“海智创新,‘职’通未来”就业育人大讲坛是我院助力研究生就业的品牌活动,后续将持续围绕简历优化、面试技巧、行业深度解析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帮助理工科类研究生客观认知就业市场、提升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