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信息
姓名:熊仕显
性别:男
学位/职称:博士/副教授
国际创新研究院 副院长
江西理工大学先进材料与制造研究中心 副主任
南昌市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邮箱:s.xiong@jxust.edu.cn
出生年月:1985年10月
个人介绍:
熊仕显,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世界排名前50名),师从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教授。已发表SCI TOP论文30余篇,已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主持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项、其他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在研项目经费约500万元。
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
人才称号:
[1] 江西省科技领军人才
[2] 赣江新区“赣江海智”青年人才
[3] 光伏国家工程中心 特聘首席专家
[4] 澳大利亚认证材料工程师
[5] 纳米技术顾问专家
[6] 江西理工大学清江拔尖人才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金属工艺学》、《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材料科学概论》
研究生课程:《材料科学工程导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稀土材料学》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属粉体材料
电子信息微纳米稀土材料
贵金属导电油墨与浆料
有色金属抗菌材料与医用材料
代表性论文:
[1] Co/Co–N/Co–O Rooted on rGO Hybrid BCN Nanotube Arrays as Efficient Oxygen Electrocatalyst for Zn–Air Batteries[J].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2, 14(15): 17249-17258. IF=10.383
[2] TiCN MXene hybrid BCN nanotubes with trace level Co as an efficient ORR electrocatalyst for Zn-air batte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2, 47: 20894-20904. IF=7.139
[3] Variable gas sensing performance towards differe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aused by integration types of ZnS on In2O3 hollow spheres[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1, 345: 130316. IF=9.221
[4] Adsorp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u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porous Cu2O nanospheres under simulated solar light irradiation[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1, 545: 149014. IF=7.392
[5] Enhanced solar ligh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based on a novel Au-WO3@ TiO2 ternary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 505: 144631. IF=7.392
[6] Antibacterial polymer scaffold based on 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 loaded with in situ grown silver[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74: 304-315. IF=16.744
代表性科研项目:
[1] 江西省工信厅工业发展专项(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项目,创新能力提升专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氨络合法制备有机硅电子级氧化铜粉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180万,在研,主持。
[2] 江西省贵溪市铜产业升级科技攻关项目:“电子级氧化铜粉研发及产业化”,200万元,在研,主持。
[3] 江西省科技厅“揭榜挂帅”关键技术类:“氢基闪速炼铁关键技术研究”,1000万元,在研,参与
[4] 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点项目)20202BDH80003:“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银浆的关键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2020-09至2023-08,50万元,在研,主持;
[5]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2018GFKFJJ02:“太阳能电池银浆低熔点金属改性研究”,2019-01至2021-12,65万元,在研,主持;
代表性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
[1]一种氧化铜粉制备三元铜催化剂的方法[P]. CN202111355312.0
[2] 太阳能电池电极银栅气溶胶喷涂用导电银浆的制备方[P].202210721905.2
[3]一种气溶胶微尺度打印新型银系导电油墨及制备方法[P].202210707613.3
[4] 太阳能电池电极气溶胶喷涂微米级空心球银颗粒的合成方法[P].202210830607.7
[5] 气溶胶喷涂工艺用电子级微纳米树枝状银颗粒的合成方法[P].202210796645.5
软件著作权:
[1] 银浆颗粒细度检测控制系统。登记号:2022SR0621575
[2] 超细银粉质量检验分析系统。登记号:2022SR0621533
[3] 导电银浆喷涂印刷工艺检测系统。登记号:2022SR0611012
[4] 银浆导电工艺检测系统。登记号:2022SR0710097
[5] 太阳能电池用导电银浆的检测系统。登记号:2022SR069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