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江璐璐和2021级硕士研究生巫灵昆作为共同一作,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5.1)发表了题为“Antimony Doping Towards Fast Digital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and High-Efficiency WLED in Zero-Dimensional Hybrid Indium Chlorides”的研究论文。江西理工大学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李建荣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我校是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图1.锑掺杂铟氯卤化物钙钛矿实现快速的数字加密解密及白光LED。
基于光致发光的防伪技术在可操作性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优于传统的纸基防伪技术,故开发性能优良的发光防伪材料应用于信息安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迄今,用于防伪数字加密和解密的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有机分子、量子点和掺杂的全无机半导体,但该类材料的防伪主要依靠激发波长和长余辉来改变发射波长。零维(0-D)有机无机混合金属卤化物(OIMH),由于其优异的结构可调和迷人的光电性能,被认为是极有应用前景发光材料。在钙钛矿金属卤化物材料发光中心引入Sb3+作为掺杂离子,是开发具有可逆荧光切换的有效方法,此类发光材料具有可调发光颜色,实现了宽范围发射光谱的防伪应用优点。

图2. 两种锑掺杂铟氯卤化物的单晶结构示意图。
本研究工作通过便捷的溶液蒸发法一锅合成两个系列0-D掺锑铟氯卤化物(TAEA)InCl6·Cl·4H2O:Sb3+和(TETA)InCl6·Cl·H2O:Sb3+(图2)。化合物(TAEA)InCl6·Cl·4H2O:Sb3+在适当的温度(333 K)下加热,20秒内可实现绿光到黄色的可逆转变。将化合物(TAEA)InCl6·Cl·4H2O:Sb3+和高量子产率的化合物(TETA)InCl6·Cl·H2O:Sb3+结合,通过简单的加热程序实现了快速数字加密和解密。这项工作为其他信息加密荧光材料的设计开拓了一种新思路。
论文信息: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494, 153060.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3060
文/图 李建荣
审核 帅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