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国际研究院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3年10月10日 17:14  点击:[]

一、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研究院”),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计算颗粒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及国际影响力,以“增强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优秀科研成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结合江西省特色产业,以研究院为平台汇聚创新力量,实现机械、材料、化学、资源、能源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生物和增材制造产业、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的资源、平台、人才、政策等创新生态要素的汇聚者,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提供者,力争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创新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和人才的高地,进而发展成为国家级研发创新示范基地,世界级新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孵化器,国际上重要的多学科产业研发引领者。国际创新研究院下设五个研究中心,分别为: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二、方向介绍

(一)077602 环境工程(理学)

环境工程主要研究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内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污染控制、污染治理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机理,开发污染控制、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本学科点于2008年开始招生,拥有一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承担了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校企合作众多,科研成果丰富。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资源环境化学;2. 电化学环境治理;3.分子铁电材料中的铁电物理与化学;4.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

(二)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以及其他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过程及装置的开发、设计、操作及优化问题的工程技术学科。它的研究主要涉及物质转化、物质组成改变、物质性状及其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工艺与装备设计、操作及其优化等。我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业始办于1995年,2001和2006年分别获得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专业。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多相流传输过程;2.功能材料化学;3.工业过程智能化。

(三)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物化特性、使役性能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制约规律,并研究材料与构件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制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和经济价值的材料及构件的学科。本学科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西省一流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自“九五”时期起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是江西省高校“十三五”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支持学科,是我校冶金工程博士授权点支撑学科。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可降解植入物的 3D 打印材料;分子铁电材料;气溶胶喷射打印方式制备电子信息器件;稀土功能材料;聚合物气凝胶材料;高效电池电极材料、器件及性能研究;功能薄膜及纳米结构的喷雾打印制备技术。

(四)085501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各类机械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工程学科。我校的机械工程学科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增设为国家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成为第三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1年被列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C行列。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生物3D打印技术、可降解植入物的开发与应用、设备及制造系统状态监测与控制、智能制造装备运行维护的理论与技术等。

(五)0806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或其它金属资源)中提取黑色或有色金属并进行加工的应用学科,涉及金属提取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环境与资源能源等方面。冶金工程涵盖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冶金工程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江西省首批高水平学科,江西省示范硕士点,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现有专职教师5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高级职称2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5%以上。

(六)0856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由原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合并而成的一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本硕士点有3个专业领域:

1、085601材料工程,研究方向分为:生物可降解植入物的 3D 打印技术;气溶胶喷射打印方式制备电子信息器件;电子信息用银、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稀土功能材料;聚合物气凝胶材料;面向能源及光电应用的低维材料及功能薄膜;高效电池电极材料、器件及性能研究;功能薄膜及纳米结构的喷雾打印制备技术。

2、085602化学工程,研究方向分为:多相流传输过程;纳米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工业过程智能化。

3、085603冶金工程,研究方向分为: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三、团队简介

研究院师资力量雄厚,由院士领衔,拥有知名教授、副教授以及国内外优秀青年教师梯级协同的国际一流师资团队。目前研究院拥有院士2位,CJ学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4名,博导7人,硕导24人,其中拥有海归学历或经历者10余名,同时为加强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还聘请澳大利亚国家计算颗粒技术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知名学者为联合培养导师,各团队介绍如下:

(一)余艾冰院士团队——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中心、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

余艾冰院士:国际创新研究院外方院长。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教授是国际颗粒科学与技术和过程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颗粒系统仿真与模拟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颗粒填充及输运特性、颗粒动力学与多相安全流动、冶金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化工和矿物加工行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荣获澳大利亚“国家教授”、“联邦教授”、“Ian Wark终身成就奖”、美国钢铁协会“Josef Kapitan”奖、中国教育部“海外名师”等二十多项奖励或荣誉称号。

矿冶过程智能化研究中心简介:中心以推进高效利用、低碳绿色化和智能化制造为目标,通过严谨的数值仿真及物理实验在不同尺度解析颗粒-颗粒、颗粒-流体的多相流动、热质传递及化学反应规律,结合机理-数据双驱动建模技术,开发面向“双碳”目标绿色生产的矿冶优化工业软件,为战略性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开发及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中心简介: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6人,包括江西省高层次人才3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33人。中心由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课题组、聚合物气凝胶课题组等两个科研创新团队构成,详情如下:

1、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智能制造课题组

面向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团队致力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先进制造创新产业化项目。聚焦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的半导体与新型电子元器件(如敏感元器件、无线传感、MEMS传感、光电传感和生物传感,及芯片微处理器和密集型电路板等)、LED (如Micro-LED、OLED等)、物联网(如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等)等制造技术开发及工艺创新改造,通过与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在联合破题解题中,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形成相关核心技术,提升工业增值率。

2、聚合物气凝胶课题组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绿色低碳(民用)等领域,针对新型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面临严酷的表面气动加热等极端环境,开展构建新一代轻质/耐复杂热-力承载/防隔热/透波隐身一体化高性能气凝胶热防护材料,立足需求牵引的低碳建筑、冷链物流、先进热管理等工程实际需求,致力于解决气凝胶微纳结构控制生长与宏观功能特性协同优化的共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二)郭烈锦院士团队——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

郭烈锦院士:国际创新研究院中方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家、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简介:氢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5人,包括国家科技领军人才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共3人。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重点打造以国际独创的氢能源制备技术为核心,围绕传统金属冶炼、加工和回收等工艺的技术创新变革,推动有色和黑色金属产业链中工艺革新的换代式发展。

2、通过能源革命,解决传统金属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引领传统产业绿色革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环保金属示范产业链。


(三)帅词俊教授团队——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

帅词俊教授:国际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硕导,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生物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3项)及省部级、企业横向项目等3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6篇,热点论文35次,出版学术专著8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2项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省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评审专家、国家优青会评专家、CJ学者会评专家。入选2020中国大陆材料领域科学家50强,特别是TOP1%论文、高被引论文和H指数均位居榜单第一。

生物增材制造研究中心简介:材制造研究院针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再生和修复这一重大社会需求,提出利用激光增材制造制备结构与功能适配可降解植入物,全球首创面向增材制造专用粉体干法球化系统,突破了生物可降解粉体的高流动性制备瓶颈;创新研制了面向可降解植入物制备的增材制造系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增材制造装备技术的空白;建立了多组分材料体系与增材制造工艺的匹配准则,实现了结构与功能适配植入物的一体化制备。成果被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孵化企业并获千万元融资,所开发的装备和产品在20家企业医院推广应用。

(四)叶恒云教授团队——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

叶恒云教授:国际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男,无机化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科与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集中为分子铁电材料中的铁电物理与化学。擅长从结构与性质相关出发设计分子铁电晶体。在一流的晶体学,化学以及多学科的综合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Science等),承担过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简介: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6人,包括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杰出青年计划获得者1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26人。中心主要从事分子铁电材料和光电材料的相关研究,具体如下:1、分子铁电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2、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


、招生计划

1.学院招收全日制学习形式的硕士研究生,具体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详见《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及学校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实际报考与一志愿上线情况、当年考生生源情况确定。

3.所有专业均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


表1《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申请招生人数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3

077602 环境工程(理学)

3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3

085601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

7

085602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

7

085603 冶金工程(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

7

085501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

9

五、学费与学制

(一)学费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我院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如下,学术学位: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77602 环境工程(理学)、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8000元/学年。专业学位:085601 材料工程、085602 化学工程、085603 冶金工程、085501 机械工程,12000元/学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内毕业按学制缴费,延期毕业的按学年缴费。

(二)学制

我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六、奖助政策

我院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覆盖面100%)、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三助”助学金和各类社会奖学金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人事档案未转至我校、有固定工资收入、定向(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委培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相关奖助学金。具体奖助标准根据上级部门和学校有关规定政策综合确定。

七、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一般以录取当年的9月1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后,将相关材料在网上确认前提交到招生单位招生办,否则一律不予参加考试。

八、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考生网上报名前,应先与考生原籍省级教育部门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签署《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并在报名网上确认截止日期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4.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学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5.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7.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网上报名时部分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研究生入学后根据个人意愿及导师意愿确定研究方向,各专业具体研究方向请查看《江西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网上确认要求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报考点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我校的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核工作安排在复试时进行。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合条件者请勿报考,否则将取消其复试或录取资格。

九、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十、初试(以准考证的时间、地点为准)

时间: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

地点:各报名点指定地点。

十一、复试

我院硕士研究生复试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或4月中上旬,届时将在网上发布复试通知及相关要求。复试将根据一志愿上线情况及生源情况分批次进行;同批次复试资格主要根据考生考试分数、在校综合表现、创新实践能力及生源质量等情况来确定,并根据不同批次之间考生综合评价确定录取资格。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业务课笔试、面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心理测试、体检等内容。复试成绩不合格、需参加加试考生的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二、录取

根据考生志愿情况及总成绩排定名次,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其中初试、复试的成绩构成及比例等具体要求见当年复试录取办法。在国家下达计划内,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及政审情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须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人事档案不转至学校;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人事档案在入学前须转至学校。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被录取的新生(录取资格无效的除外),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的条件、期限等由学校规定。经学校同意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纳入学校录取当年的招生计划管理。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十三、注意事项

1.高职高专毕业、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均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同等学力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需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2.考生须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对违反相关规定、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初试、复试、录取资格。

3.学校招生简章如与国家相关文件不符,以国家文件为准。

十四、联系方式

学校代码:10407,研究院代码:018

  联系人: 刘老师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双港东大街1180号

  招生咨询微信群、QQ群二维码如下:





上一条:国际创新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 下一条:国际创新研究院202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江西理工大学_南昌校区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赣icp备05005943

联系电话:0791-83853379

技术支持:江西理工大学现代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