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国际研究院

国创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4年11月28日 11:23  点击:[]

国创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王娜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4.7发表了题为Noncollinear ferroelectric and screw-type antiferroelectric phases in a metal-free hybrid molecular crystal的研究论文,江西理工大学无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缪乐平博士为第一通讯作者,我校是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1. 晶体结构和非共线铁电

铁电材料能实现多种物理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具备传感、控制、驱动等功能,已广泛应用于红外传感、驱动器、光电转换、光电探测等领域。因此,发现新颖的铁电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非共线铁电材料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铁电体/反铁电体中的电偶极子通常采取线性的平行/反平行排列,尤其在杂化分子铁电体系,尚未有非共线铁电性报道


2.铁电-反铁电性和非共线电极化结构起源

本研究基于有机-无机杂化分子材料丰富的结构自由度,设计了杂化分子晶体(DABCO)2BrClO4,其含有层状排列的偶极Br···[H2Dabco]氢键链研究表明,弱相互作用Br···[H2Dabco]可以形成向不同的氢键。在室温时,只出现互为60°扭转角的两种氢键层,晶体表现铁电的自发极化(图1而在较高温度时,Br···[H2Dabco]氢键形成互为60°扭转角的六种取向,自发极化消失,但在电场下转化为只有两种偶极方向的氢键链,表现反铁电 (图2)。不同于通常的铁电体和反铁电体,该分子晶体的铁电相和反铁电相中的偶极子是非共线的。这种新颖的电极化开关模式导致低的郊顽场,在信息存储器件领域显示应用潜力,也为寻找丰富的非共线极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论文信息:Nat. Commun. 15, 10262, (2024). DOI: 10.1038/s41467-024-54596-1.

                                                                                   / 缪乐平

                                                                                   审核 帅词俊


上一条:我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系列辅导活动 下一条:我院举办第二十届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

关闭

 

Copyright© 版权所有:江西理工大学_南昌校区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赣icp备05005943

联系电话:0791-83853379

技术支持:江西理工大学现代教育中心